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但是现在还是能想起来那个夜晚的场景。
有人在厨房忙碌,有人在客厅捣乱,最后终于坐下来,热闹的吃了顿饭。
像我这样远离厨房的人,等开饭的时候通常是在客厅捣乱。
还好,有一只早早就被处理好的鸡等着我去骚扰。
此鸡当然不是普通的鸡,而是一只刚刚在盐堆里摸爬滚打过的鸡。
盐焗鸡做法虽相似,手法却略有不同,所以如何把握咸鲜二字是关键。
说到捣乱,当然要使劲捣乱,所以这什么仇什么怨的通通给撕了撕了。
撕了个粉碎然后又要粉饰太平,于是有了这样一只假装在沐浴的鸡。
不管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反正是折腾了鸡又折腾了蛋。
一只走地鸡和一把鹌鹑蛋一起盐海翻滚,最后还真是难兄难弟。
当大厨们在厨房里忙活的时候,我在客厅里忙着剥鹌鹑蛋。
壳要剥得很有艺术感,这样才能把捣乱行为冠以行为艺术之名。
厨房有大师级的较量,一出手都是登峰造极的极品美食。
潮派大师一出手,便是经典潮州菜式“反沙芋头”。
这是一道麻烦菜,最好是一个油锅炸芋头,一个白锅炒糖沙。
糖沙裹身自然是成菜的关键,不过大师的橙皮添味更是点睛之笔。
川派大师当然也要各领风骚,牛肉已备好,阵仗不能小。
一道“水煮牛肉”,想着就让人口水流不停。
不过,我要的是水煮牛肉,你给我端上一盆辣椒煮芝麻?
牛肉倒是被藏得严实,水煮菜式总有一种捉迷藏般翻找的情趣。
于是,要眼明手快,一筷子伸进去一逮一个准。
牛肉滑嫩,麻辣交织,芝麻的香气大大加分。
菜式的变化有时候在于食材的挪移,不同的结合会有不同的呈现。
比如说酿菜,一种原料或夹或包或塞跟另一种原料发生关系,相当多样化。
所谓无菜不能酿,客家酿菜文化也是到了一种极致。
客家菜大师自是不甘落于人后,酿菜怕是可以整一桌。
酿菜的肉馅其实各家有各家的讲究,但基本材料还是那些。
肉馅与莲藕的结合,简简单单的便是一道酿莲藕。
在豆腐上挖个小洞把肉馅填上,便又成了酿豆腐。
客家菜大师简直可以一团肉馅走天下,看见什么酿什么。
其实关于客家菜的记忆,大部分都是从酿豆腐开始的。
煎得香喷喷的酿豆腐,又香又下饭,简直可以多吃两碗。
莲藕也可以自己单独成菜,切成小条拌一拌,凉拌。
凉拌莲藕清清爽爽,相当开胃。
不过凉拌莲藕要做的好吃,也是讲究。
除了莲藕的口感要爽脆,拌料的搭配也很重要。
厨房依然是忙碌的,一双做惯了蛋糕的手居然在煮汤。
而且这汤还摄人心魄,勾人馋虫。
应季松茸的浓郁香气,混合鸡汤的鲜简直让人迷醉。
我多想一个人静静地承包这锅松茸鸡汤,一醉方休。
跨界高手的厉害之处,就是擅长在普通菜式中暗藏玄机。
比如这清蒸鱼,加上秘制咸水梅,那口味就相当特别。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厨房江湖,实在精彩万分。
而我,作为一个纯粹吃喝捣乱者,只会采采花拍拍照。
这道菜以蒜香虾之名,其实味道相当复合多元。
第一眼被芝麻迷惑,入口间蒜香弥漫,最后隐隐有黑椒闪烁。
餐桌上永远少不了的一抹绿色。
促进肠胃蠕动,靠它!促进消化吸收,靠它!
随着青菜上桌,厨房烽火录暂告,对,暂告一个段落。
于是,忙碌的和捣乱的,都要开始犒劳已经咕咕乱叫的肚子。
美食当前,食指大动。
厨房方圆之地,大爱这小炉小灶的烟火气。
美食让人沉醉,美酒让人微醺。
一款合适的餐酒,简直是餐桌上的点睛之笔。
其实没那么多规矩,中餐的餐酒,不必像西餐那般讲究。
我们只是高兴了,想喝一点颜色好看度数不高有点甜的酒而已。
所谓吃吃喝喝,就是大家高高兴兴坐下来吃点东西聊点人生。
人生得意须尽欢,来,举杯,走一个。
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场欢聚到了尾声。
不过,在餐后甜点的问题上,大师们战火重燃。
一双做惯了蛋糕的手,当然有着对蛋糕的执着。
出手当然也要重口味,冰箱里早就藏着按捺不住的重芝士蛋糕。
对于我这样一个胖子,重芝士蛋糕简直是让人犯罪。
但是,它真的好吃得让你忘了所有的罪恶感。
不过,岂可让西式蛋糕俘获人心,中式甜点当然积极应战。
改良版的红豆马蹄千层糕,真是良苦用心。
所有千层糕都是考验耐心的,一层凝固了才能再淋一层。
不过冲着这样的颜值,还是值得耐心等待的。
最后的最后,烽火并没有熄灭,咖啡与茶同时上场,又是一场好戏。
不过,天气那么热,还是让我先喝上一杯冰咖啡再来好好学习。
朴树在《清白之年》唱着,是不是生活太艰难,还是活色生香。
万青在嬉笑间发问,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小小厨房方圆之地,有抵挡生活的难,也有满怀希冀的爱。
所以,那份小炉小灶间的烟火气,让我们最后都笑出了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