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之乡走出的农产品大亨-阿波罗-东江社区 -
新闻
时政
建言献策
惠民在线
法治在线
视频
房产
汽车
旅游
美食
文娱
社区
首页
论坛
博客
活动
搜索
帖子
群组
用户
阿波罗的个人空间
http://sns.huizhou.cn/space-index-22459.html
[收藏]
[复制]
[RSS]
空间首页
动态
记录
日志
相册
帖子
个人资料
活动中心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我的空间
活动
道具
勋章
任务
动态
日志
相册
记录
留言板
群组
门户
排行榜
日志
才子之乡走出的农产品大亨
已有 1985 次阅读
2013-12-29 23:44
|
个人分类:
新闻专题
才子之乡走出的农产品大亨
——记惠州市来发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惠州市副食品协会会长朱来发
江西人骨子里都有个态度,那就是尊重知识,不论你出身在什么家庭,都会从小被灌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硬道理。所以,自古以来江西出了很多的文化名人,却少见出现经商奇才。即使有,也往往不被人们看重,在江西人眼中,经商只是旁门左道,读书才是阳光大道。
在这种冥王不化的传统观念禁锢下,江西人一方面养成了封闭保守、自满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另一方面也孕育了安居乐业、忠诚守信的人生理念。
改革开放后,江西人的观念发生了改变。而那种被深厚文化底蕴积淀的厚积薄发潜能一旦激发,就会创造出比其他人更具创新精神的奇迹。于是,从江西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了一批批商界精英,他们向世人昭示,江西不仅有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汤显祖等历史文化名人值得骄傲,更有骨子里浸满儒商文化的经商奇才而令人自豪。
朱来发就是其中的一员。
报恩情愫,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风水界有种说法,全国有三个地方为国内历来没有破坏过的风水宝地,一个是湖北蕲春县的蕲州镇,人称
“
博士镇
”
;一个是江西抚州的临川县,人称
“
才子之乡
”
;一个是江苏的宜兴,人称
“
教授县
”
。
临川,自古受吴越文化的影响,“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而为世人瞩目。朱来发就出生在这片风水宝地的一个贫困家庭里。
朱来发在家排行老三,他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文化不高,却一心想让子女学好文化,出人头地。因此朱来发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便给他取了这个载满父辈寄托的名字,希望他将来能给老朱家带来兴旺发达。
小时候的朱来发并没有感受到这种来自家族的殷切厚望。只是在家乡哪种读书为高的氛围熏陶下,激发出了他勤奋读书的欲望和天分。因此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他一直是学习成绩优异的佼佼者,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他将来无论是教书或者做学问,都不会给“才子之乡”丢脸。
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周身溢满书香文化气息的年轻人,却没有继承先人的衣钵,走上舞文弄墨,说教研究的路,而是踏上经商之道。以至许多第一次认识他的人,都会被他的表像所迷惑。谁也不会想到,生就一副文弱书生像的他,竟然是搏击商海
17
年的农产品大亨了。
谈起弃文经商的经历,朱来发有许多的无奈和愧疚。他家一共有六兄妹,全靠父母终年在田间地头刨出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为了供他完成学业,父母累坏了身体,他品学兼优的哥哥辍学打工,面对家人为他的付出,他常常心存愧疚,发誓要靠自己的本事,减轻家庭的压力,改变家境贫穷的窘况。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
“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
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
。这话用在朱来发身上再恰当不过。从
上中学开始,这个穷苦人家出生的孩子便开始琢磨怎样自己养活自己。上大学后,学习之余,当别人在花前月下谈情说爱,在餐厅酒桌推杯换盏时,他却躲在宿舍整理同学的消费欲望,收集信息,然后用平时节省下的伙食费、零花钱,从市场买来时尚的服装、鞋袜、饰品等,在校园销售,不曾想日积月累竟小有收获,从此再不用家里给他寄生活费。这段小试牛刀的经历,让他尝到了甜头,同时也为他日下海经商积累了激情。对经商有了迷恋。
大学毕业后,朱来发被分配到家乡一间学校教书。他终于遂父愿,跳出龙门成了公家人。然而,朱来发却另有企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痛苦地伤了一回父母的心,毅然放弃令父母自豪,乡邻羡慕的教师职业,选择自谋出路,下海经商。
父母生气,家人惋惜,所有人都不理解。朱来发的选择却不为所动。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境的贫穷,报答家人的付出。靠皇粮一个月微薄的工资,何年马月才能让父母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这种朴素的报恩动因,让他固执地违背了父母的意愿。终于,他的坚持说服了家人,从此走上了经商的路。
儒商品行,成就了他的人生梦想
1996
年,激情澎湃的朱来发绕过体制内的稳定工作,怀揣梦想,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一如传统的抚州商帮,讲究
“
贾德
”
,讲究白手起家,从小做起,讲究和气生财。朱来发从起步开始似乎就深谙其中道理。
初涉商海,在他感觉到了一番清新空气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毕竟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毛头青年来说,没有经验,没有资金,要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是,机遇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朱来发凭借大学期间积累的小打小闹经验,以及年轻人的胆识和敏锐,靠激情与理性的共生效应,用诚实和信用开拓市场,开始白手起家,玩起了他最初的“原始积累”。
他盯上了家乡的农特产品,也摸清了周边省份农特产品的需求和差价,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他向亲友借了几千元钱,挨家挨户地收购起农户手中的香菇、木耳、莲子、笋干等土特产品,然后用一部自行车驮到临近的福建建宁集市,倒给当地批发商,一趟下来,竟然赚了百十来元,让他兴奋不已,这可是当年当老师一个月的收入呀。这让他更加坚信自己这条路走对了。
这种小本经营的长途贩运,他一干就是两年。虽然钱赚的辛苦,但他却赚的安心。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说一不二的老实人。他的老实简直可以用“死心眼”来形容,因而他绝不允许以次充好,欺骗客户。也正是他的诚实和信用,使他有了稳定的货源和客户,农户相信他,可以先拿货再给钱;他相信客户,可以先给货后结账。这种信用在他日后的生意中一直延续着,
成为他经商的制胜法宝。儒商文化对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两年下来,朱来发有了好几万的积蓄。本钱多了,心更大了。大凡一个有着人生目标的人,总是会朝着既定的方向不停地走下去。朱来发也是如此。
一个机遇让朱来发准备大干了。他瞅准了家乡新开发的茶树菇,在多数人对市场前景不太看好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与种植专业户签下协议,以同行不敢相信的收购价格包下了所有茶树菇。于是,他下广东,走福建,跑湖南,到处开发市场,这一把他赌赢了,仅此一项一年就赚了六、七万,令同行刮目相看。
看着茶树菇赚钱,人们都一窝蜂地跟着种植,一时间市场拥有量倍增,供大于求的现实使茶树菇的销售价格骤然下跌,最低时跌至比收购价还低几十元。朱来发遭遇了经商以来首次滑铁卢。换作别人,此时定然毁约,赔本的生意谁做?朱来发做了,明知亏本,他依然按照协议上门收购,虽然赔光了先前赚下的本钱,还欠了十多万元的外债,但他却收获了客户的
极佳口碑。宁亏钱财,不丢信誉,这种不同常态的经商理念和理想完美的儒商境界,正是朱来发追求的经商终极目标。
从新回到了起跑点,朱来发没有消沉。他的诚信,给他带来了新的机遇。
2000
年,惠州亚太市场开业,邀请他来惠州经营农场品。朋友借给他几万元钱,农户赊给他各种农产品,他卷起行李,扎进惠州,开始了新一轮的二次创业。
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历,他梳理出了新的经营思路:人无我有,做准做稳;人有我特,做活做精;人特我优,做强做大。避免同质化竞争,开辟大批发市场。
于是,他改档口坐等客户为上门寻找客户,那些日子,惠州许多酒店、商场、农产品零售店都能看见他的身影。一纸名片,一份诚意;一张笑脸,一番优惠;他的生意迅速火红起来了,仅茶树菇一项,就占据了惠州
80%
的市场销售份额,一两天就能销出一整车,不到一年时间,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既还清了债务,又有了更多的积累。
当一个来自文化之邦,有着
“
品行为先
”
儒
商文化特质的生意人,与一座同样“崇文厚德,包容四海”的城市融为一体时,惠州便成了朱来发的福地。这种天地人和的际遇,让他如鱼得水,生意从此像开足马力的动车,向着辉煌的目标,一路奔去。
2004
年,他在同行中率先走上公司化经营的轨道,注册成立了惠州市来发商贸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营销团队,拥有了众多国内一、二线知名品牌;
2008
年,他建立了自己的仓储配送基地,购置了
8
辆配送专车,开设了
3
个分销点,业务遍及惠州、深圳、东莞、河源、潮州等地;
朱来发的事业成功了,然而他却始终保持低调的态度,低调为人,低调做事,只求实效,不务虚名。他的创业过程让我从中体味到了一个儒商的鲜明特点:
顽强奋进、以义取利、资助公益、回馈社会。由于在经商之道和为人处世等方面自然形成的高尚品格和
威望,
2008
年,朱来发被同行们一致公推为惠州市农场品协会会长。
我想起了清代金缨的格言:
“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
这两句格言用在朱来发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义行天下,演绎出他的人生哲学
也许,人们都会以为像朱来发这样的成功人士,定然是光芒万丈,让人仰之弥高。然而,在我对朱来发的采访中,却没有看到一丁点大老板耻高气扬的傲慢和张扬,也没有听到多数企业家最爱动情阐述的来自亲情、友情间或爱情的一丝丝故事。所有难忘的成功经历,曾经的失败感悟,他或三缄其口,或一句话带过,或尽可能地回避。你能得到的只是去回味他的观点,他的理念和他的深入浅出的比喻。没有故事,似乎也很少有激情,有的只是镇定自若和深度理智,这多少让人有些失望,毕竟,在一个浮躁和喧嚣的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去接受张扬与铺排。
在很多人眼里,朱来发性格向内向,为人低调,不喜欢张扬,在人群里甚至一点也不显山露水。可我却分明在与他的交往接触中感觉到了他的灵魂里流淌着儒商文化的血液,看到了一个从才子之乡走出的青年企业家闲远淡泊的风骨和儒雅稳重的人格魅力。
他的为人,他的事业无不展现出儒家思想的深度和中庸和谐的人生哲学。
纵观朱来发的创业经历,就是一个把
“
商
”
的职业和
“
儒
”
的伦理相结合,把儒家的价值理想与市场的运行法则相结合的过程。他最本质的成功之处就在于
以德为立身之本,以义为行为准则,真正做到“商行天下,义行天下”。
记得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朱来发告诉我,他最喜欢看两类书,一类是关于科技类的,一类是关于未来人们生活状态、想法、哲学的书籍。他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除了与朋友沟通交流,就是看书。读书就是他创业经商的最好老师,使他像个思想着的艺术家,用他的思维和能力雕琢着他的事业的梦想。比如,他从
“
天人不相干
”
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明白了万物皆变和运动变化的根据在于事物内部的
“
藕
”
和
“
对
”
,因而他在经商活动中特别注重调查和
“
体验
”
,善于勤思和好学;他从
“
阴阳二气会合
”
而生万物的观点中,悟出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从而让他在创业实践中能够大胆
“
通变
”
,
“
量时制宜
”
,及时变革,克服弊端,挽救失误。
朱来发的这些思想,也渗透进了他的企业文化中,成为他企业发展的核心文化理念。在他简朴的办公室里,我看到墙上挂满了这样一些话:“企业核心价值观——诚信、务实、责任、创新”、“企业愿景——做值得信赖和尊重的企业”、“工作目标——与合作者建立最健康、最稳定的合作关系”、“坚守诚信原则,重视个人操守,加强互信关系,巩固卓越商誉”,“工作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这些儒商文化的精髓,不仅给他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也给他的企业带来了诸多的荣耀:“惠州市诚信推介单位”、“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等,受到社会、同行的广泛赞誉。
儒商之道,止于至善。在当今只谈竞争,只谈成功,只谈效益,物欲横流的时代,他不抽烟、不酗酒、不暴怒、不焦虑、不投机、不贪财、不崇拜,身上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没有戒指、没有手表、没有手链,甚至于不穿正装,但你只有和他潜心深聊过,就会知道他其实是一个心灵自由却又崇尚传统的人。“积德虽无人知,存心自有天知”,就是他的境界。很多人做不到,是因为放不下,怕吃亏。他富了,却不忘回报社会。捐资助学,捐款兴建家乡公路,他无怨无悔。他说过,“穷的时候,赚钱是为了自己;富的时候,赚钱是为了社会。”
来惠州
13
年,对于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来说足够了。但是
13
年里的酸甜苦辣,我们却已经很难再听朱来发讲起,有的也只是别人口中幻化出来的
“
传奇
”
罢了。朱来发觉得过去就是过去了,过去的意义就在于能总结出失误,他是个喜欢朝前看的人,他和那些有着固定模版的企业家有很大不同,他喜欢把过去、现在、未来都化成理念。他一直以来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从开始经商到二次创业,再到企业规模化,每一步都有他经商理念的蜕变,都有他儒商特质的升华。他用
13
年的打拼,成就了他的梦想,如今的辉煌足以让他的家人,他的乡亲感到自豪。
朱来发,一个才子之乡走出的儒商,一个文化之邦孕育的农产品大亨。
.
.
.
.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全部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
百年邮局
•
疯屋子
•
邂逅阿那亚
•
我行走在仲恺大道(朗诵诗)
•
一生不忘报“四恩”——感恩节谈感恩
•
这幅照片抓拍到的瞬间,让患者心里感觉暖暖的!
发表评论
评论 (
5
个评论)
回复
徐穗辉
2013-12-30 05:30
好文。写出了今日赣商之风采。惟一的瑕疵是,读者们很清晰地知道作者也是江西人......
回复
alskdj
2014-3-26 00:38
值得学习
回复
alskdj
2014-3-26 00:38
值得学习
回复
alskdj
2014-3-26 00:39
值得学习
回复
alskdj
2014-3-26 00:39
值得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评论
阿波罗
加为好友
给我留言
打个招呼
发送消息
返回顶部
1111111111111